找到相关内容4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少林寺的禅文化

    受神人指点而更名为神光。神光40岁时前往嵩山随达摩学禅六年。达摩圆寂后,慧可曾隐迹了一段时间,东魏天平初年,北游邺都传法。   慧可在传法的过程中,于北齐天保时遇到了僧璨,收为弟子,并传衣钵于璨,是为禅宗三祖。僧璨后隐居安徽舒州等地传法。隋开皇时,收徒道信,信得其衣钵,是为禅宗四祖。道信后来传法于湖北蕲州黄梅,住破头山,唐高祖时,在蕲州黄梅遇到弘忍,度为弟子,忍最后得其衣钵,称为禅宗五祖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11891223.html
  • 道信在禅宗史上的意义

    不共人语,都是禅宗初期的基本特征。对于禅宗史来说,道信的意义是双重的:一方面他是达摩、慧可、僧璨之后真正使这一系禅门开始有一个教派组织形式的领袖人物。达摩虽居嵩岳,却从学者不多;慧可四处奔走,却无一立足之寺,终被菩提流支党徒与官府勾结所害;僧璨长期隐于山中与世间隔离,从学者更少。道信经过近20年的游方习学,回到双峰山时已是一个著名的禅师了。   道信在"黄梅双峰山定居了三十余年,聚徒五百余人,直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5255807.html
  • 禅宗的开创者--道信

    许多人一看这个标题便会不约而同地说出一个字:"错!"不过"错"的不是你也不是我,而是"禅宗古已有之"的习惯性认识。中国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土初祖,慧可为二祖,僧璨为三祖,道信为四祖……,不过是...破柴造履,常行乞食";而三祖僧璨,长期隐居山中,追随者屈指可数,他们走的都是苦修苦行的路子。 因此,从达摩到僧璨的禅宗传承都是很模糊的,只有到了四祖道信,禅宗的传承才开始明确。由于中国向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5755811.html
  • 花亭湖:禅宗发祥地

    白衣居士来到他的葫芦石前,请教慧可:“未审何名佛法?”慧可答道:“是心是佛,是心是法,佛法无二,僧宝亦然。”寥寥数语,道出《坛经》的精髓。白衣居士顿时开悟。慧可满意地为之剃度,并给他取名僧璨。僧璨执侍经两年以后,在司空山传衣石旁,慧可将袈裟传至僧璨,并谆谆嘱咐:“菩提达摩远来印度,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与我。我今授你,你当守护,无使断绝。”并付偈一首于僧璨:“本来缘有地,因地种花生。本来无有种,花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4660800.html
  • 禅、禅定、禅宗

    梁普通年间(520~526),印度僧达摩渡海来华传“二入四行”禅法,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。中国僧慧可从达摩得法并获《楞伽经》四卷,后传僧璨僧璨传道信,道信传弘忍。然后慧能因示法偈开悟,得弘忍衣法,主张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577191.html
  • 禅宗六代祖师禅法修持观的发展与演变

    身佛不二"。把达摩外在心性的道拉向心性,认为心性就是真如。慧可习禅入道途径仍是渐修法。北齐天宝四年(公元553年)慧可传道僧璨僧璨(公元?--606年)是为禅宗三祖。北齐居士,隋代僧人。年逾40,不言其姓。于北齐宣帝天保二年(公元551年)前往洛阳龙门香山拜见二祖慧可,慧可为他剃度,取名僧璨。僧璨侍慧可左右,深受器重,两年后,可授衣钵于璨。时值周武帝灭佛,璨隐于舒州皖公山(亦名天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5955812.html
  • 楞伽禅的“藉教悟宗”思想研究

    认为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、不立文字的“教外别传”的禅宗思想直至慧能那里才得到真正弘扬。有的认为只是到了慧能以后的曹溪之下,禅宗才真正打出了“教外别传”的旗帜,而从达摩开始,经由慧可、僧璨、道信、弘忍直到...授而形成楞伽禅之传承世系,则是早期禅宗发展之史实。曾给大通(神秀谥号)禅师作碑的张说这样安排楞伽禅师的传承世系:“达摩—慧可—僧璨—道信—弘忍—神秀”。有关证明以上诸禅师皆持奉《楞伽经》以为心要的资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243196.html
  • 略论楞伽师、楞伽禅与中国禅宗

    rdquo;的意思,反映了达摩、慧可以来楞伽禅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杜肋在《传法宝纪》中也明确提到了达摩楞伽禅“息其言语,离其经论”,从慧可、僧璨以来的楞伽禅师皆默修悟道的有关情况。   ...为楞伽禅之第一代的,达摩和慧可、僧璨、道信、弘忍等则依此承后,弘忍的弟子神秀、玄赜和老安“三大师”又被并列为第七代,神秀的弟子普寂、敬贤、义福和惠福等四人则被列为楞伽师的第八代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76568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“成熟阶段”浅论——司空山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

    朝野上下展开的有关儒、佛、道三敦大辩论中,慧可就预见到佛教尤其是中国禅宗将有“国难二见《景德傅瞪录》),便事先安排得意弟子僧璨,南下隐身于大别山中。待时局进一步发展到危急之际,慧可已悄然离开北周,“护经像”南下舒州,隐身于司空山,并在此处与先期到达舒州皖公山的弟子僧璨会面,师徒二人开始了在南方传播禅法的新历程。虽说,慧可、僧璨之来舒州,是被迫而逃走的(见《中国佛教源流略讲》),但正是慧可的一“走”...

    汪同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0265194.html
  • 中华禅宗第一山禅宗圣地司空山

    从学如流,来者不舍。时有道恒禅师亦在邺都说法,弟子千余人。因所传禅学与慧可不同恐夺其门徒,极为忌恨,遂"货赇俗府,非理屠害"。天平二年(535)慧可得僧璨为徒,相依为命。时慧可考虑当时的形势,公元... 讲经台:在二祖寺前,为二祖讲经说法之处。  传衣石:在三祖洞后,又称"传衣台"。曾建“空观”塔,今有明进士县令翁傅题“空观”和“传衣石”石刻。  隋开皇二年(582)慧可在此石上将衣法传授给僧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155917.html